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教育部要求确保手机禁入课堂

时间:2021-03-12 14:46:01 来源:见闻坊 作者:贝贝

手机现在成了家长和老师教育孩子的一大难题,很多孩子抱着手机就不舍得放手,沉迷聊天和游戏,成绩一落千丈,小小年纪就开始戴眼镜,那么到底要如何管好学生手机呢?近日教育部要求确保手机禁入课堂,那么老师能够砸学生手机吗?下面就跟见闻坊小编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教育部要求确保手机禁入课堂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2021年春季学期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在2021年3月开展春季学期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

通知强调,各地要督促学校全面自查,改善视觉环境,不达标的要整改。坚持眼保健操制度。每节课间必须让学生出教室活动、远眺。切实加强手机管理。各地和学校确保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

消息指出,此次宣传教育月活动主题为“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给他们一个光明的未来”,旨在进一步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推动各地和学校全面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营造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氛围。

通知要求,各地和学校要紧扣主题、因地制宜,围绕提高爱眼护眼意识、加强近视监测干预、改进学校日常管理、加强手机管理、有效带动家长参与、宣传有益经验做法等六方面活动内容,针对影响视力的重点因素,采取切实管用的措施方法,利用春季学期开学有针对性地部署本地和学校开展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

其中,通知指出,各地和学校要坚持预防为主,宣传近视监测、筛查和干预的重要性,做到对近视的早预防、早发现。学校要严格落实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制度,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视力筛查。引导视力异常的中小学生和幼儿尽快在家长陪护下到医疗卫生机构检查和矫正,对近视进展过快的中小学生进行有效干预,预防发生高度近视。

改进学校日常管理方面,通知指出,各地要督促学校全面自查,改善视觉环境,不达标的要整改。坚持眼保健操制度。每节课间必须让学生出教室活动、远眺。

通知强调,切实加强手机管理。各地和学校要认真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宣传中小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确保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家长要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引导孩子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同时做好作业、睡眠、读物、体质等管理,引导中小学生注重保护视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通知强调,各地和学校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互动感强的爱眼护眼科普宣传。坚持公益,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借宣传教育月名义搭车开展商业性活动。统筹好教育、卫生健康等方面力量,合力加强近视防控宣传教育工作。

如何“管好”学生手机?

南昌二中一初中家长则认为,手机是正常的学习和交流工具,根本没有必要“一刀切”。试想,一个完全不能接触网络的孩子,在同学圈里可能会被视为“原始人”,永远游离于话题之外。很难想象这样的校园生活,会带给孩子什么样的影响。一个开放、向上、与时代接轨的正常人际交往圈,是不可能脱离手机和网络存在的。

让孩子做到“随拿随放”的前提,是在互相信任的前提下,赋予他们相应的自由度,而不是因为手机严管政策,诱发他们逮着机会就疯狂“恶补”的可能。一直拥有手机,并能与父母达到默契的孩子,不会对“工具”产生重度依赖。

同时,父母积极参与孩子的校园话题、陪伴出游、共读伴读,也能让彼此放下手机。这位家长认为, 我们要控制的不是手机,也不是网络,而是游戏。除去浅尝辄止的小游戏外,任何大型手游、组队网游,是学生时代的“红线”,要在拥有手机的同时就做出极为认真的约定。

如何让网络的优势真正服务于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罗颖宏认为应从源头抓起,开发专属于孩子的电子产品,监控未成年人网上漫游的区域,限制软件下载等等,只有杜弊清源,才能更有利于家校共管。

科学管理 注重方法与技巧

如何对中小学生手机进行有效管理,已成为学校、老师和家长热切关注的话题,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行有效管理,必须使管理的方法、手段和措施都合情合法,确保管理效果,为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提供保障,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南昌市阳明学校校长罗先凤认为,对学生的手机管理策略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家长的态度往往对学生的认识和学校的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要让禁带手机的工作顺利开展,首先必须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阳明学校在每学年开始时即召开家长会,在贯彻学校规章的同时把学校禁带手机的依据、认识和做法交由家长讨论,取得一致的看法,从而减轻学校在处理违规学生时的阻力。

二是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并予以宣讲贯彻。科学的制度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阳明学校已初步制定并实施《南昌市阳明学校学生手机使用管理办法》,特别是对违规带入手机的处理,要统一教师的思想认识,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做到有章可循。班主任在新生入学训练时进行宣讲,在纪律教育班会课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加强引导和教育,让学生认清利弊,解决学生的思想症结,明确学校禁带手机的意义。

三是对违规学生的教育要注重方法与技巧。班主任在发现学生违规时要进行教育,这往往成为问题的焦点,在实践中存在不少简单粗暴的处理、极端激烈的训斥,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在教育时要提高教育技巧,采取说服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正确使用,以人性化管理的思维保证制度的坚决执行。

善管善用 协调合作协同育人

学生在课堂中偷偷玩手机,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据南昌市第二十三中学校长邹虹介绍,该校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学生手机管理办法,学校2018年在高一年级中开展手机不进教室的管理尝试,2019年全面开展手机不进校园管理,通过不断努力,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适宜本校学生的手机管理制度与措施。

加强制度建设,“管好”学生手机。学校不断探索将学生入校手机管理纳入学生常规管理工作中。在校规、班规中增加学生手机管理制度,开学时学生、家长和学校签订《新生入学承诺书》,确定非必要不带手机进校原则;各班配备手机存放柜,方便班主任管理少数学生的入校手机;各年级组不定期交换抽查手机携带情况,制定以家校协同教育为主的违规处理办法,确保制度落实。

用好德育途径,减少手机沉迷。学生手机管理过程中,一味严管而不重教导,容易引发师生矛盾甚至冲突。加强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与可操作性,把德育落实到位,用好德育实施途径是必然选择。利用课程育人,在日常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手机、网络、时间管理、自律等德育教育内容,发挥课程育人在德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利用文化育人,在校园文化墙上处处见育人愿景,句句有文化内涵,以鲜明的校园文化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文化人。

利用活动育人,通过主题班会、板报广播、晨会讲话、专题教育、心理咨询、体育艺术等多种活动形式加强活动育人,促进学生健康使用网络,自律使用手机。

利用实践育人,利用系列校内外学生志愿活动落实实践育人,在志愿活动中提高学生责任心和使命感,避免学生课余沉迷手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体验。

利用协同育人,加强家校沟通,争取家长对学校管理制度的理解与支持,建议家长尝试其他便捷联系学生的工具,建立方便、及时的家校联络渠道,保障应急联络,发挥家校协同育人的价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134626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