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保健品能否代替药品

时间:2021-04-12 14:52:34 来源:见闻坊 作者:欣欣

说到保健品大家就要说现在的保健品最畅销的群体竟然是老人家,而且还是一个独居的老人,他们在推销员的洗脑下非常容易就购买了,近日一则老人把保健品当药吃延误病情去世的报道引起大家的热议,那么保健品能否代替药品吗,接下来大家就随见闻坊小编一起了解看看~

老人把保健品当药吃延误病情去世

近日,据广东经济科教频道报道,广州的黄阿姨2013年做过换心瓣膜的手术,术后需长期服药来维持器官的正常功能。但三年前黄阿姨接触保健品后,开始用保健品代替药物。3月1日,黄阿姨因为器官衰竭,抢救无效去世。

据老人的儿子回忆,去世当晚为了缓解身体的不适,曾连续吃了3次保健品。4月11日,老人的儿子彭先生称,母亲患有心脏病,2013年的时候已经做过手术,医生叮嘱需要长期服药来维持器官的正常功能。三年前,母亲在接触到保健品后就把药给停了,每天吃的保健品比饭还要多。

事发当晚,老人觉得身体不适就去吃了一次保健品,但病情并未得到缓解,之后又连续吃了两次还是觉得非常难受。直到这时彭先生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果断将母亲送到了医院。最终,老人因器官衰竭抢救无效去世。

彭先生在整理母亲的遗物时发现,母亲这几年光买保健品就花了30多万元,看到家中大量未拆封的保健品,彭先生也不知该如何处理。

医生提醒,保健品并没有治疗作用。千万不能用它来代替药品。

此事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有网友指出,老人们的医学科普知识太弱,容易被丧尽天良的保健品骗子忽悠。

也有网友称,这样的悲剧,当子女的是不是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母亲都吃三年保健品当儿子的不知道?老人不懂他也不懂?

还有网友表示,老人被骗大多数是平时子女关心少,尤其是分开住的老人,那些推销保健品的专挑这类老人下手,又是叫爸妈又是洗脚,哄的老人以为是真关心,钱就被骗了。

保健品能否代替药品

当前,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大众养生保健意识越来越强,花钱购买保健食品无可厚非。但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项调查表明,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的现象。多年来保健食品市场虚假宣传疾病治疗功能、销售混乱、被鼓吹成“神药”等等乱象层出不穷,面对动辄几百上千块的保健食品,且不说销售价格是否虚高、实际成本及技术含量究竟几何?但问一句保健食品是否真如商家宣传所说确有奇效?

答案很明显,保健食品当药吃延误病情、老人用多年积蓄购买保健品被骗的案例比比皆是。不仅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医疗和保健品销售秩序,更危害到社会大众的身体健康与经济利益。

如今保健食品被摆放在各大药房最醒目位置已是普遍现象,保健食品推销员乃至药店工作人员“热情”推销,直言价高者药效才好?诱导消费者形成错误认知——价格越贵药效越好,故意模糊“药品”“食品”界限,似“药”非“药”,闪烁其词。国家强制要求保健食品醒目标注警示语、规范保质期标注方式这一举措,让警示语不仅印在了保健食品标签上,更是“印”入人心,既保护消费者知情权,提醒消费者理性购买,又有效约束商家营销行为,一举两得。

悠悠民生,健康最大。得益于国家出台这一规定,引导帮助消费者形成了对保健食品的正确认知,净化保健食品消费环境,让广大消费者群体明明白白消费,安安心心购药。

保健品的危害

一、产生依赖性

人们最常有的一种概念就是是药三分毒,所以觉得药物吃多了不好,但保健品就没有关系,是可以长期大量服用的。如果你有这样的认知就是大错特错,长期服用保健品依然可能会导致依赖性的情况,尤其是一些针对性特别强的保健品,比如说男性用的保健品,如果长期依赖性的使用,很有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二次伤害。

二、产生偏见

什么叫对保健品产生偏见呢?就是在很多人看来,保健品完全可以当做药物来服用,只要身体上有不舒服的地方,或者是有需要进行补充的东西,那服用相应的保健品就可以,而根本不用去选择药物,但如果你的身体健康已经遭受到非常严重的损害,这时候你用保健品是一点作用都没有的,可如果你坚持只用保健品而不用药物,那所产生的危险性就非常大。

三、浪费金钱

现在很多老人因为保健品而上当受骗的案例真的是太多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知道保健品并不是神丹妙药,它只能够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甚至都不可能被当作药物来服用,所以一定要给老年人传达一种概念,保健品不是万能的,也不要对保健品抱有太高的期望。

其实如果我们正常合理的服用保健品,对身体的好处还是有挺多的,但是很多人因为无法做到这一点,甚至对保健品有一定的误解,所以才导致保健品带给个人非常大的伤害。尤其是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讲,在面对保健品的时候更需要慎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134626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