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东方白鹳撞树致嘴基部骨折

时间:2021-05-06 10:40:49 来源:见闻坊 作者:肖肖

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全球东方白鹳的数量仅有几千只,而东方白鹳在我国更是数量稀少,近日东方白鹳撞树致嘴基部骨折,目前已经被送到医院进行接骨,具体情况尚未可知,那么东方白鹳到底是什么鸟呢?下面大家跟见闻坊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

东方白鹳撞树致嘴基部骨折

近日,在吉林省长春东北虎园,一只东方白鹳出现下喙骨折,从嘴基部开始完全断开。网传消息称是被游客追赶受到惊吓,撞到硬物导所致,还有传言称是游客是小孩。

据长春东北虎园工作人员证实,确实有一只东方白鹳下喙骨折,但并非游客所致。

据称,事发5月2日下午,当时这只东方白鹳正在天上飞向,准备降落在屋顶时,有一棵树没有躲避开,把下喙撞折了。

这名工作人员还透露,东方白鹳受伤后第二天,园方工作人员就进行了抓捕,然后立即送医院治疗,“(受伤后)它体力比较好,飞翔能力比较强,人很难靠近。抓捕用了一段时间”。

据悉,该东方白鹳是园方自己繁殖的,目前正值壮年。

目前,这只受伤的东方白鹳已经送到长春一家动物医院,进行了手术前的补液等工作,今天下午做接骨手术,之后恢复还需要一段时间,毕竟伤筋动骨。

东方白鹳是什么鸟

资料显示,东方白鹳(学名Ciconia boyciana)属于大型涉禽,常在沼泽、湿地、塘边涉水觅食,主要以小鱼、蛙、昆虫等为食。性宁静而机警,飞行或步行时举止缓慢,休息时常单足站立。

3月份开始繁殖,筑巢于高大乔木或建筑物上,每窝产卵3-5枚,白色,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约30天。在东北中、北部繁殖,在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越冬。

2021年2月,东方白鹳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延伸阅读:6000多只东方白鹳过境唐山迁徙

“东方白鹳由2018年的8对发展到现在120多只,它们在这片芦苇地筑巢、繁殖,已成为这里的‘正式居民’。”在黑沿子镇东方白鹳栖息地,丰南农业农村局林果科科长李志军望着远处的东方白鹳告诉记者。

4月8日,记者来到这片栖息地,满目是大片的芦苇荡和成片的鱼塘,不时有一群群水鸟从眼前掠过。芦苇地里一排排十几米高的高压线塔顶端都筑有鸟巢,鸟巢不远处,有16只白色的鸟扇动着翅膀时而结伴飞翔,时而觅食嬉戏。李志军告诉记者,这就是东方白鹳。

4月8日,在丰南区黑沿子镇东方白鹳栖息地,一只东方白鹳飞向人工鸟巢准备降落,而旁边人工鸟巢中的东方白鹳已开始产卵孵化。

以往每年11月份、3月份,6000余只东方白鹳从我市曹妃甸区、丰南区、国际旅游岛等地过境。由于我市采取了建立野生动物保护责任区机制、视频监控网络体系、巡护信息员机制、有奖举报制度、协调联动机制、执法专项行动机制、收容救护体系,完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建立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机制及野生动物保护责任追究机制等一系列有力措施,保证了东方白鹳迁徙觅食安全。如今,越来越多的东方白鹳将这里作为迁徙中转站甚至长期生活的天堂。

东方白鹳是我国重点保护动物,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定为濒危物种,对生活环境要求极为苛刻,能达到它们栖息常住要求的一定是水源充足、食物丰富、人迹罕至、综合环境质量高的湿地地区,因此有湿地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之称。

“2018年3月在黑沿子镇首次发现8对东方白鹳,丰南区政府拨款安装了3个人工巢,供东方白鹳在此繁衍生息,并安排专人定期巡护。”李志军指着远处的人工巢说。通过相机,记者看到人工巢里,嗷嗷待哺的小东方白鹳依偎在妈妈的身边。

据悉,在丰南落户的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已发展到120多只,每年增长20%至30%,今年新增筑巢9个,3座人工鸟巢上均有东方白鹳筑巢繁殖。同时,还有约500只来自西伯利亚和东北地区的东方白鹳到该区觅食越冬。“这些对环境苛刻至极的东方白鹳如今惬意地栖居在这片土地上,有力地证明了我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李志军说。

鸟类增多,水质更加清澈,这些看得见的变化,离不开我市持续不断地优化生态环境。我市现有808万亩森林和368万亩湿地,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近年来,我市着力做好湿地保护、修复项目建设,健全湿地监测体系,加大巡查巡护力度,为鸟类生存栖息搭建了“安乐家”,吸引大批候鸟络绎不绝前来“定居”,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画卷。

据介绍,全市目前共有陆生野生动物和野生鸟类347种,其中包括丹顶鹤、东方白鹳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3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55种;唐山作为鸟类迁徙的八大国际通道之一,包括新西兰国鸟——红腹滨鹬在内的数百万只鸟类每年经过我市迁徙。2019年,我市被国家列入黄(渤)海候鸟栖息地自然遗产系列申报区域城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134626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