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梁振英呼吁香港青年一起看看祖国

时间:2021-05-07 11:43:52 来源:见闻坊 作者:咕咕

香港作为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受到大家广泛关注的,之前关于香港问题也是让很多人听起来比较揪心,我们祖国很大,大好河山也很多,欢迎很多香港青年人走出来,了解一下祖国和世界的发展,梁振英给香港青年提建议,欢迎到祖国大好河山多去看看,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梁振英呼吁香港青年一起看看祖国,香港青年为什么容易被煽动。

梁振英呼吁香港青年一起看看祖国

梁振英给香港青年提建议,到东北滑雪、到宁夏在星空下品尝葡萄酒、到祖国更多地方寻找发展机会。“祖国这么大,希望大家能多去看看。”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5月3日出席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举办的“十四五规划与香港厂商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时说,他在过去半年36次到访共17个内地省市,发现内地发展得相当快,认为香港新界的面貌,远不及内地的“穷乡僻壤”。

梁振英表示,国家“十四五规划”在未来5年为香港带来的机遇,也可能是香港人最后的机遇。 他指出,因为香港过去两年发生的事情以及内地发展得相当快,现时香港连郊外发展也及不上内地。“我们国家现在确实已经做到山明水秀、井井有条,现在新界的面貌确实远远不及内地的‘穷乡僻壤’。”

梁振英建议,“内地给香港提供很大、新的平台可以让大家发展,我鼓励香港厂商及香港青年多去内地观察!”他举例指出,过去曾安排香港职业训练局的同学,到内地参观李锦记的厂房,“李锦记这品牌有一段时间,真的有一点太阳下山的感觉,但青年看了后都很兴奋”。

“香港青年如果不在写字楼工作,就只能去工厂等地做工,但香港工厂是已经式微的工厂,如果去到内地,看到现代化的工厂,他自己(香港青年)投身工业的兴趣就会出来!”梁振英最后更语重心长地鼓励厂商及香港青年切勿守株待兔,“只要我们掌握好这些机遇,我相信香港能够有更好、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五一”引人羡慕,《纽约时报》没想到“小丑竟是自己”

中国这个“五一”有多火?数据显示,国内旅游出游达2.3亿人次,同比增长119.7%,按可比口径已反超疫情前数据;电影市场总票房超过16亿元、观影人数近4445万人次,创下同档期新纪录;各地多措并举促进消费,仅假期前两天,银联网络交易金额就突破7500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5.5%……一连串数字是中国市场强劲复苏的生动缩影,更是对中国战疫成果的最好展示。

“创纪录”“强心针”……外国媒体纷纷用如上关键词形容中国“五一”假期的市场表现,一位长期居住在中国的外国博主肖恩·赖恩则“凡尔赛抱怨”,称自己没能预订到心仪酒店,因为房间在4月就已销售一空。更多的外国网友发来“羡慕贺电”,直言“希望我们也能这样!”

中国经济社会风景大好,而纵观全球,许多国家仍处在疫情的“至暗时刻”,两相对比,令人感慨。为什么如今中国人能畅享假期?我们的战疫密码又是什么?

回想一年多前,所有人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都充满忐忑。中国果断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采取最有力的措施,最大限度将资源投入到相关工作中。“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口号响彻中华大地,全民携手筑起了防控疫情的铜墙铁壁。与之同时,中国一步一个脚印推动复工复产,经济社会秩序逐渐回归正常。率先突围后,我们并没有放松戒备,而是慎终如始,积极总结经验,全力补齐短板。常态化防控举措日益完善,老百姓的防护意识不断提高,上下同欲、勠力同心,才换来了今天的平安祥和,才有了如此热闹的“五一”假期。

相比于中国的举国战疫,某些西方国家的精力显然用错了地方。犹记去年2月,中国疫情最紧急的时刻,还有国家隔岸观火,大说风凉话。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就曾发表文章,装模作样地总结道,“危机的种子哪个国家都存在,为什么有的国家有惊无险、顺利化解,有的国家却会酿成重大公共事件乃至社会政治危机?这是因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制度化解和应对危机能力不同。”字里行间传递出一贯的傲慢与优越感:讽刺中国的制度“不行”,指责中国的举措“不对”。尴尬的是,此话抹黑中国不成,反而成了深刻的自黑。自美国疫情恶化沦为全球“震中”开始,就持续有网友在该文下面“打卡留念”,直到今天,该文评论区简直成了某些人被打脸的记录册。

“一记回旋镖正中脑门”“小丑竟是自己”,这样的讽刺故事再次提醒世界:病毒不讲政治,以意识形态偏见绑架科学问题,最终受苦的只能是自己。当前,全球疫情仍不乐观,变异病毒在印度等国异常猖獗。严峻的事实时刻提醒我们,中国的防控成效何其珍贵,需要我们全力守护,将常态化防控举措落实到位。而当务之急,就是尽快接种疫苗,早日构建起更加坚固的防护屏障。惟有如此,我们才能像“五一”假期这样,过好自己的日子、尽享生活的美好。

为什么香港废青容易被煽动?

为什么邪教能够蓬勃发展?为什么传销能够煽动人心?为什么PUA能够欺骗妹子?

传递信息实际就是四个过程:

而如何使你的信息更有影响力,可以从这四个因素中分别去延展:

传播者:能施加影响的最初因素有:“可信度”、“亲近度”

提升自己的权威性,提升自己外表的吸引力等,都可以分别加强这两个因素。

信息:分两种:“观点输出(逻辑理性)”、“情绪输出(冲动感性)”

想要影响“观点输出”:可以参考上章《独立思考》中黄执中的见解,寻找观点中逻辑不自洽的地方,并据此提出新的逻辑论点。中心途径的说服方式,可以带来更加长远有效的影响。

“情绪输出”:有更多小的技巧,例如烘托环境、详尽的描述、层层递进的形象故事等方式,来拉近受众与情绪之间的距离。而如何能够从这种有意识的造境中摆脱出来,避免被情绪所引导,可以在“路中央”公众号内回复“思维与表达”获取本章节脑图。

信息载体:从最开始的现实演讲逐步演化,电视、报纸等载体起到了信息的单向传播功能,而到了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双向流通被打通。除了信息的沟通更加通畅透明外,信息能够被传达的方式也由文字逐步拓展到语音、图片、视频甚至3D立体图像。

不同时期载体方式的演变,带来了完全不同的说服关系,从权威到个性化博主,从小众走向大众等。根据不同的目的,我们要为我们想要换大的信息精准的找到合适的载体,例如竞选过程中的万人场馆的演讲会比刊登在报纸上的一篇演讲稿,更加有煽动力。

不同的受众:自尊的高低、年龄的大小、性别等因素,我们传达信息的方式也必须随之而变。

对待受众我们要真正的代入他们的感受,将环境、经历、能力都代入,否则只是将自己代入到他人的环境中,当然不可能做出受众真实想法的考虑。

香港废青就是低龄受众,在乌合之众的情况下,通过社交、纸质、电子媒体流反复洗脑轰炸,再由西方权威背书后,形成了一种既定的思维脑路。

深入的思考赋予我们由浅入深的表达,有序的表达加深我们思维的理解,时刻反思我们的观点来源和局限性,也有助于我们保持自己观点的独立性。

了解《思维与表达》,科技和物质蓬勃发展,并没有加速人类的进化过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134626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