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象群逼近昆明 预计将进晋宁区

时间:2021-06-02 11:20:21 来源:见闻坊 作者:肖肖

云南象群又有了新动态,最新报道显示象群逼近昆明,预计将进晋宁区,目前相关部门还未找到劝返象群的方法,那么象群要如何回家呢?下面大家就跟着见闻坊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象群逼近昆明 预计将进晋宁区

6月1日,15头野象继续一路向北。“云南发布”5月31日下午披露的象群位置为红塔区洛河乡与大营街街道交界处。

记者从现场获悉,经人工投喂吃饱喝足后,象群1日进入了新寨村,此处距离昆明市晋宁区地界仅约两三公里。按目前野象群的迁徙路径,预计今天(6月2日)下午进入昆明市晋宁区。

1日下午,昆明市晋宁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地多部门已联合召开会议,并按照省市部门的部署和要求开展相应准备工作。

受不可抗力因素影响,负责追踪野象的森林消防等部门的无人机无法进行航拍。6月1日当天的野象具体行踪和影像资料并未对外公布。澎湃新闻从权威渠道获得一份1日大象在山林中的视频显示,一头体型庞大的公象独自穿梭在山林中,有人称这头象疑为传说中的“警戒象”。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巧燕此前介绍,警戒象一般与象群拉开了距离,一旦有情况,会向象群嘶鸣、踩踏地面发出警告。

象群迁徙的原因

亚洲野象属于热带物种,正常年份只是偶尔有进入我国境内觅食、寻偶等行为,不可能长期停留,因为云南边境地区比大部分热带地区偏凉,并不是象群的最佳生存环境。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如下:

1,今年的大气环境明显偏热,大象一路向北就是为了纳凉,这是主要原因。由于大气环境明显偏热,热带地区不再是象群最理想的生存环境,相邻的亚热带地区很自然地成为了年轻象群的“渡假胜地”;这批象群普遍年轻就是证据之一,证据之二就是今年的亚热带地区普遍温度偏高和缺水,证据之三就是这批象群喜欢呆在空旷地带(空地比森林更凉)。

2,由于气候变暖导致热带地区向北方扩大,导致大象种群扩大。象群扩大必然就会扩大生存环境,即使我们强制返回也是于事无补,象群还会再次光临,因为7月一8月才是最热的时候;最经济、有高效的处理方法就是把这个象群分散到全国各地的动物园。

怎么劝返象群

云南省林草局提出,未来将采取多种措施防止象群北迁,引导其逐步返回普洱或西双版纳原栖息地,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同时有效保护亚洲象群。

为何防止象群北迁?最主要的考虑就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保护亚洲象。

据统计,2013—2019年,亚洲象造成41人死亡、32人受伤,每年伤亡超过10人;造成直接财产损失约2.1亿元,每年超过3000万元。“人象混居,增加了人象遭遇的机会,对野象活动区域内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峻的挑战。”郑璇说。

如果说,野象肇事造成的农户经济损失可以通过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一定程度上来弥补,人象混居导致的野象伤人却难有两全之策。一旦野象进入人员密集的滇中地区,发生人象冲突的可能将大大增加。而根据法律规定,在紧急避险情况下,为了保护人员生命安全,可以对野象进行控制甚至捕获。此前,经国家林草局批准,就曾有频繁进入村镇、甚至故意伤人的独象被麻醉捕获后送入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

实际上,即便不考虑人象冲突,相对于昆明、玉溪,普洱、西双版纳到了冬季,气温、食物源等方面也更适合野象栖息,未来建设亚洲象栖息地的条件也更好。2001年,云南省就开始探索开展亚洲象栖息地改造,实施亚洲象栖息地修复面积达600公顷,补充食物源,以期达到限定亚洲象活动范围,减少人象空间和时间上重叠的目的。

值得庆幸的是,此次北迁亚洲象群尚未造成人员伤亡事件。这跟近年来云南省持续推进野生亚洲象监测预警直接相关。为了减少人象“遭遇”,不管是在西双版纳、普洱还是此次北迁象群,监测人员用无人机、红外相机等追踪象群最新动向、提前预警,有效减少了野象伤人事件的发生。

如何回家?

鲜为人知的是,要想让这群亚洲象回到原栖息地并不容易。一方面,这群亚洲象距离栖息地已有几百公里之遥,专家分析头象可能已迷路;另一方面,人为干预极难。

先说智取。亚洲象需要进食作物及矿物质。理论上说,可以在其回到原栖息地的路上进行投喂,然而,野象会不会回到原路找食物、吃完后会不会南迁,都是未知数;一段路尚且如此,更何况几百公里。这种方式可以尝试,但没有十足的把握。

再说强攻。有人提出,可以麻醉后猎捕,将它们送回老家。然而,这样的方式实际操作起来很难。野象猛如虎,麻醉猎捕极易激怒野象,从而攻击周边人群,严重威胁监测人员安全。更难的是,野象由于体重过于庞大,一旦麻醉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野象死亡;即便成功对15只野象同时进行麻醉猎捕,也很容易造成野象的伤亡。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这群野象已经误入歧途,惟愿它们能够迷途知返。而在此之前,我们显然需要给这群野象、以及一线监测处置人员更多耐心;野象活动区域的群众,也要加倍小心,及时关注预警信息,主动避让。

而从长远来看,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认为,减少人象冲突的关键还是尽可能减少人象混居,特别是避免野生亚洲象无序扩散。“未来要多从满足亚洲象需求角度开展保护工作。”陈明勇建议,可以在野生亚洲象传统活动区域开展野生亚洲象栖息地建设,通过人工干预为野生亚洲象提供更丰富的植物,从而减少野生亚洲象的无序流动;长期看则可以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区条例》修订,破除在保护区内实施林木疏伐、计划烧除等修复改造措施的法律障碍;积极推进亚洲象国家公园建设,通过适度开展生态体验等项目带动周边社区居民持续增收,实现人象和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134626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