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性

婚俗六礼指的是什么

时间:2021-10-05 09:12:04 来源:见闻坊 作者:欣欣

在封建社会的时候有很多礼仪是非常严格并且很重要的东西,因此在婚礼中也是会有很多的礼仪,那么其中的婚俗六礼指的是什么,这个六礼是什么程序呢,另外在订婚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订婚的六样礼都是什么,接下来大家就随见闻坊小编一起了解看看看~

婚俗六礼指的是什么

六礼分为以下内容,小编给大家一起详细的解说一下:

1,纳采

“纳采”后人有很多的说法,有的说是合婚,有的说是说媒。

主要的形式是,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中说明求婚的意愿,然后问名闺阁女子的年龄、属相、生辰八字,然后找卜挂算命的术士,按照八字进行合婚。

如果两人八字相合,才会有后续的礼仪。

2,问名

女方同意,八字相合之后,男方才可以“问名”。

“问名”的含义,与近代的“订婚”比较相似,俗称“大定”“换龙凤贴”。主要的内容是,男女双方互换正式的年庚,也就具有了一定的效力,相当于现在的订婚证书。

除了男女生辰八字之外,男女双方还必须将三代,以及主婚人的性命,籍贯,住址,互相交换,交代清楚。

从表面上来看,双方是为了婚事负责,实际上是要看一看,男女双方的家族历史,是否能称得上“门当户对”。

3,纳吉

“纳吉”在古代是占卜的意思,也就是说结婚之前,必须到宗庙向祖先问卜,决定婚事是否合适。随着社会的发展,“纳吉”这一个礼节,逐渐变成了“小聘”之礼。

小聘是指男方送给女方一些订婚礼物,一般情况之下,都是女子平时所用之物,比如衣服、首饰、耳环、发簪之物。必要的时候,男方还会送上一定的钱财。

女方接受之后,也会回礼。一般会回赠男方帽子,鞋子,笔墨纸砚一类的东西。

4,纳征

纳征也被称之为纳币,这个习俗流传甚早。

周朝时期,就对嫁娶纳币的物品,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商”,由于当时还没有货币出现,只能用布帛等物替代。

1840鸦片战争之后,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纳征”被进行了通俗的定义,被称呼为“聘礼”“过大礼”。

通俗的讲,就是男女双方,按照确定的财帛、礼饼、衣服、布帛、首饰等物品,在男方迎娶之前几天,将这些物品,经过华丽的装扮之后,用特定的依仗送到女方家中。

比如礼饼这个东西,女方会将其送给亲朋好友,告诉大家女子出嫁日期已定。

5,请期

这个礼仪,在近代也叫做“催妆”。

请期就是将迎娶女子的黄道吉日,告诉女家。等到迎娶的那一天,男方派出仪仗队,轿夫抬着迎娶花轿,迎亲的人乘坐马车,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吹鼓手一直奏乐,迎亲之人催促新娘尽快上花轿,而女方则要故意拖延时间,最后才能整妆出门。

值得一说的是,男女双方必须保持一个分寸,决不能错过上花轿的吉日良辰,才能符合大喜之意。

6,迎亲

“迎亲”是中国婚俗中,礼节最为繁琐的一节。

自古至今,名称虽有些变化,可是礼节一直没有变。男子必须都女家,对新娘以礼相迎,这就是“亲迎”。

经过历时的演变,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风俗也有一些变化。但是,如果男子不到女方家迎娶新娘,就严重违背了中国“重婚礼”的本意。

中国古代的婚姻,一般都是在黄昏之时举行,因此迎亲这个礼节,必须在黄昏之后,甚至是在深夜。

至于为什么要在黄昏之时,举行婚礼,这个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解释,我们权当是约定俗成的规矩。

订婚的六样礼都是什么

1、传统习俗

(1)西式喜饼礼盒;

(1)中式喜饼礼盒,米香饼,订婚一般选用米香饼,具有好兆头的寓意,新娘吃了米香饼就能嫁到好老公;

(1)礼香、礼炮、礼烛,传统婚礼专用礼香,龙凤烛,传统婚礼大鞭炮,寓意告知祖先喜事求祝福;

(1)六色喜糖(冬瓜,冰糖,桔饼,龙眼,米香,喜糖),象征甜蜜,富贵;

(1)头尾礼,男方准备六套头尾衣物配件给女方;

(1)聘金首饰,男方给女方准备金饰(项链、手链、配件等不同金饰),象征富贵吉祥。

2、台湾习俗

(1)盒仔饼,即礼饼,大多以西饼为主,搭配各式小甜点成一盒;

(2)大饼,即汉饼,按照台湾台南的习俗,嫁女儿吃大饼,往往以斤论饼,数量愈大愈体面;

(3)米香饼,俗语说「吃米香、嫁好尪(wāng)」,吃了米香饼,可以寻得一位好夫婿,目前在台湾乡间仍相当流行;

(4)礼香、礼烛、礼炮,礼香用无骨透脚青,礼烛用成对的龙凤喜烛,礼炮用大鞭炮和大火炮,一般喜饼公司有整套供新人选购;

(5)米、糖仔路(万字糖、八角糖)、福圆(桂圆干),米和糖供女方作汤圆之用,取团圆、美满之意;福圆则代表新郎的眼睛,女方不能收,只能偷两颗给新娘吃,表示从此看住新郎的眼睛,使他婚后不再看其他女孩,除此之外也有圆满、多子多孙兴旺之意;

(6)聘金、金器首饰、女方布料或衣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134626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