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气

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是什么

时间:2022-01-16 15:51:26 来源:见闻坊 作者:鱼鱼

元宵节除了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以外,现在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让大家对元宵节越来也重视和好奇,在那么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是怎么样的呢?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都有哪一些呢?和见闻坊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元宵节在春节过后,许多小伙伴还在春节的喜庆里便迎来了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的第一个佳节,也是华夏民族最富有诗意的传统节日。

在这一天里,每家每户在门前屋内悬挂五彩缤纷的花灯,寓意吉祥如意;

晚上全家人坐在一起品尝吉祥之食--元宵,象征丰收和睦之日如环无端没有尽头。

古人将“元”解释为“第一”、“夜”称为“宵”,农历正月十五之夜为新年首个月圆之夜,故称元宵节。

此时,大地回春,民间老百姓张灯结彩,观灯游赏,因此元宵节又叫“灯节”、“灯夕”。

关于元宵节的起源,很多学者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们来看与之有关的四个传说。

第一个传说,古人认为“太乙”天神掌管着世间人类的命运,他手下有九条龙,掌控着人间何时遭遇饥荒瘟疫之祸,何时受旱灾水涝之苦。

自秦始皇始,皇帝每年都举行盛大的仪式,祈求太乙神赐予国家风调雨顺,以及他与臣民们健康长寿。

到了汉武帝时代,朝廷尤其重视元宵灯会,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将元宵钦定为最重要的佳节之一,庆祝仪式通宵进行。

因此,元宵节就是拜“太乙”神的日子。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己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第二个传说,专管人间祥运的道教之神“天官”,其生日恰好为农历正月十五。

据传他爱好热闹,因此其信徒们就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活动,祈求吉祥安康。

“元宵节”称之为“上元节”的,就是从道家从发。

根据道教的“三元”,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是道教的三个节日。

第三个传说,汉惠帝刘盈去世后,吕后垂帘。

一批开国老臣如周勃、陈平等,一心保汉,合力清除诸吕势力,在公元前179年,拥戴刘恒,这就是汉文帝。

文帝广开言路,施仁政,励精图治,汉帝国逐渐强大起来。

而清除诸吕势力的日了恰好为正月十五日,因此每到这天晚上,文帝就下诏张灯结彩,与民同乐,以示记念。

又因正月为元月,“宵”指的是“夜”,文帝干脆将正月十五日钦定为元宵节。

第四个传说,东汉明帝时,佛教首次进入中国,不过并没有对中国人产生很大影响。

一天,明帝梦见皇宫里出现个金人,正当他准备问清“金人”来自何方时,却突然发现“金人”升入天空,最后消失在西方。

第二天,明帝派遣一位学士前往印度取经,经过艰辛万苦,学士最终带回了经卷。

明帝随即下令建造一所寺庙供佛雕安身、收藏经书。佛教徒们相信佛能驱走黑暗,因此明帝下诏让民间每家每户都张灯结彩,即“灯节”的缘由。

后来,这个习俗传承了下来,灯盏由最初简朴,再到华贵,样式也变得多起来,且庆贺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实际上,我国一直以来都有农历正月十五日张灯的习俗,如在战国时期楚国地区就早已存在。

元宵节除了张灯,我们再来看看另外的一些习俗吧。

吃元宵。

元宵是一种带馅儿的甜食,是由糯米粉加上甜的馅料制成。

元宵节就是因此食品得名。元宵的烹制方法十分简单,将元宵倒入装满沸水的锅中煮几分钟即可。

清朝时期,符曾的《上元竹枝词》写出当时的元宵的馅、米:“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李调元的《元宵》词则描绘了南方元宵节的场景:“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圆。”

猜灯谜。

此活动起源于宋朝。灯笼的所有者将谜面写在一张纸条上,然后将纸条展示在灯笼上。

假如赏灯者猜出谜语,就将纸条取出,然后找灯笼所有者确认答案。

猜对的话,他们就可以领取一份小礼品。由于这种活动十分富有情趣与智慧,很快在民间流传开来。

放烟火。

元宵节的白天会有舞龙舞狮、划旱船、扭秧歌、踩高跷。

而夜里除了灯会,就数焰火最好看了。当新年首个圆月升上夜空时,人们都会因燃放的烟火和空中的明月而兴奋不已。

中国情人节。

古代由于封建礼教束缚,男女之间平日里难以谋面。

于是,这些少男少女们好不容易盼来个可以自由活动的机会。少女们急切切更衣梳妆,借着观灯会情郎。

宋代欧阳修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读来不免让人心生怅惘。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也描绘有此情此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外还有办社火、走百病、耍狮子、舞龙灯、迎紫姑等。

实际上,所谓“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民俗就是一个“闹”字。

“‘闹’元宵之‘闹’就生动地映射出元宵节俗活跃的文化精神,元宵的锣鼓、元宵的灯火、元宵的游人编织着元夕的良宵美景,构成了中国传统节俗的独特景观。(萧放《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134626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