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气

冬至的来历和风俗

时间:2020-11-16 17:36:28 来源:见闻坊 作者:茶茶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在民间也被视为是冬季的一个大节日,所以大家对冬至这个节气是非常重视的,冬至起源于汉代,所以冬至的风俗是非常多的,那么接下来大家就和见闻坊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冬至的来历和风俗,冬至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冬至的由来:

周朝成立以后,周公要找全国的中心,以便于建宗庙、举动祭祀活动等。他派专家拿了一根八尺的杆子,叫土圭,想当于现在的测量仪器,插在地上,根据影子的长短测出全国的中心。

他们把影子最长的这一天,定为冬至,所以冬至是第一个定下来的节气。最短的这一天定为夏至,这是第二个定下来的节气。

冬至的传说:

一、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

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

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二、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三、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冬至日日照时间多长

冬至日日照时间南方与北方不一致,冬至这天,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如中国最南端——曾母暗沙(北纬2°33’)这天的白昼达11小时59分,海口市约为10小时55分,杭州市为10小时12分,北京约9小时20分,而号称“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纬52°58’)也仅有7小时34分。不考虑天气因素,冬至日北纬30度的日照时间(白天时间)为10.07小时,北纬60度为5.52小时。

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有一定的规律和技巧,要点如下:

一、昼夜长短的计算

1、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直射点向哪个半球(南或北)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

2、看同一纬线圈中昼弧和夜弧的相应长度确定昼夜长短:昼长=昼弧所跨经度数/15°,夜长=夜弧所跨经度数/15°。

3、已知日出为当地地方时A时:昼长=2×(12-A),夜长=2A;已知日落为B时:昼长=2×(B-12),夜长=48-2B;昼长=日落-日出,夜长=24-昼长(4)纬度相同的不同地区,昼长或夜长相同。

二、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

某地日出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日落时刻为该点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时刻。

1、两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平分所有纬线并与它们垂直。因此,只有这两天各地日出日落时刻相同,即6时日出,18时日落。赤道上各地全年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南北极圈以内在极昼夜的地区,太阳总是在地平圈以下,因而无日出日落现象,纬线与晨昏线不相交。

2、晨线上的各地同时日出,昏线上同时日落。

3、据昼夜长短推算日出日落时间:日出=12-昼长/2=0+夜长/2,日落=12+昼长/2=24-夜长/2。

4、纬度值相同的地区,日出日落时刻相同。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

微信搜索: 购易购 ,关注购易购公众号,即可了解更多相关最新消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134626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