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气

一年立春两次有啥忌讳

时间:2021-01-20 15:02:13 来源:见闻坊 作者:贝贝

立春是我们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在传统民俗学上,到了立春这一天就该躲春。因为立春这天气候开始交接,新的气场会对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响。那么一年只有一个立春吗?当然不是,有时候也会有两次,那么一年立春两次有啥忌讳呢?一年立春两次好吗?下面就跟见闻坊小编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一年立春两次有啥忌讳

原则上,一年出现两个立春节气,只不过是农历和农历的计算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导致的一种凑巧而已,是一种自然规律的正常反应,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讲究和不同。用科学的方式来说,也只是因为时间差凑巧出现一年两个立春而已,没必要过度解读。

但在我国传统文化里,确实有很多关于一年两个立春的说法:

1、比如俗语“一年两个春,带毛的贵如金”,说的是一年中如果出现两个立春,那么这一年的冬季将会格外的冷,这种情况下人们在冬季需要皮草御寒保暖,但是由于冬天寒冷,很多动物都冻死了,所以皮草不易得,价格就会很贵。当然了这种说法其实放在现在,有待进一步观察。

2、再比如俗语“一年难逢两头春,百年难逢岁交春”,说的是一年中出现两个立春非常少见,而大年初一个立春同一天就更少见了。如果真的出现这种年份,这一年的好运气就会格外足。这也是一种传统观念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我们了解就好。

3、还有种说法是“三闰两不闰,一年打两春”,说的是传统农历中,三年会出现闰一个月的情况,而阳历则是4年才闰1天。所以一般情况下,出现了一年两个立春,那么来年就是盲年。

4、最后说一种说法,是“一年打两春,豆子贵如金”,说的是一年中如果出现两个立春,那么种植庄稼的粮食收成会减产,粮食价格就会涨价,所以有“豆子贵如金”的说法。不过这种说法也并没有什么科学根据。

立春民间习俗有哪些

1、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迎春设春官,预告立春之时。然后祭句芒神,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古时祭祀完句芒神就由郡县太守等象征性耕种,并打春牛,代表民间可以进行耕种了。

2、游春(探春、游行)

游春是一项流行于民间的祭祀游行活动。队伍先是报春人打扮成公鸡样子走在队伍前,由一群人抬着巨大春牛形象,其他人打扮成牧童牵牛、大头娃娃送春桃等各种象征春天的形象。这次游春之后就是意味着可以开始踏青的信号,一直到端午之间都是游春的好时候(立春那日游春也叫探春)。

3、咬春

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饼,而南方则流行吃春卷。吃春饼和春卷,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值得一提的是,立春这一日,中国民间“咬春”的另外一种食品是萝卜。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实其意义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萝卜还可以解酒、通气,具有营养、健身、祛病等功效。

4、打春

又叫“鞭春牛”“鞭土牛”,起源较早,这种方式体现了人们对五谷丰登的美好期盼。因为,春牛在塑制时,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人们欢笑着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仓中,预示仓满粮足。一些农村仍有“鞭春牛”的风俗。

5、戴春鸡

有的妇女用青色绸剪成春燕、春蝶饰于头上;女孩子剪彩为蝶燕,称为“春鸡”,戴在头上,争奇斗艳;有的头上插上写着春字福字的红绒花,或用彩色绩罗,剪出象征春天已到的春燕花鸟等替在发髻上;女孩子们喜欢交换这些头戴,传说主蚕兴旺。

也有的用红纸剪刻个雄鸡形状贴在屋门上,因鸡与“吉”谐音,有吉祥如意之意。“剪绮裁红妙春色,宫梅殿柳识天情。瑶筐彩燕先呈瑞,金缕晨鸡未学鸣。”这首古诗正写出春色满院,欢乐迎春的情景。

立春节气特点

每年阳历2月4日前后便是立春。从秦代开始,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以及人们的心目中,春即是温暖,鸟语花香;春便是生长,可耕耘播种。

气候学中,春季指的是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22℃的时段。立春时节,.人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白昼变长,太阳变暖。气温、日照、降雨这时也处于一年中的转折时期,趋于上升或增多。虽然立了“春”,但是大部分地区仍会有霜冻现象,少数年份还会有“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134626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