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春天下雪什么兆头

时间:2021-02-24 15:45:46 来源:见闻坊 作者:贝贝

近日多地再现极端天气,有些地方30度高温、而有些地方却是大雪纷飞,高温想必大家都能理解,可这都快三月份了怎么还下雪呢?现在下雪正常吗?春天下雪什么兆头?立春后下雪有什么预示?立春后下雪民间的说法有哪些?下面就跟见闻坊小编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春天下雪什么兆头

中国古诗文中常把三月飞雪称为“桃花雪”多指三四月份桃花盛开时下的雪。

据气象专家解释,从气象学上讲,并没有“桃花雪”的说法,即便如此,带有浪漫气息的“桃花雪”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出现于冬春过渡时期。

三月桃花雪来源于我国古代清明时节农谚:春分后,清明前,满山杏花开不完。 三月里,三月三,杏花桃花开满山。 桃花开,杏花败,李子梅子长上来。

桃花开,杏花败,柿子开花杏下来。 三月里,桃花雪,各样果子收不多。头遍晚,二遍赶,三遍、四遍间隔短(浇水)。 清明到,麦苗喝足又吃饱。

在民间,流传着一句关于春天下雪的谚语:腊雪是被,春雪是鬼。

此谚语流行于江淮一带。腊雪是被:指腊月下的雪像棉被一样疏松地盖在麦田上,起到为麦苗保温的作用。春雪是鬼:指春天正值麦苗拔节的时候如果下雪就会冻伤麦苗,危害麦子的生长。

立春后下雪有什么预示

立春后下雪是正常现象,从气象学的定义来说,都还没进入春天,所以也谈不到倒春寒。立春后下雪是正常的天气现象,春天寒潮更易见雪。到了立春以后,冷暖空气都更加活跃,输送到北方的水汽更多,丰沛的水汽自然给北方带来了更大的见雪机会。

一般多少度会下雪

形成降雪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水汽饱和。另一个条件是空气里必须有凝结核。

雪花晶体的大小,与水汽凝华结晶时的温度密切相关。天气越冷,气温越低,雪花晶体越小,在天气十分严寒时,形成的雪花晶体,其直径往往不到0.05毫米。

气象科学家做过这样的观察:当空中温度–8℃至–5℃时,形成棱柱状冰晶;当–5℃至–3℃时,形成针状冰晶;当温度为–3℃至0℃时,生成薄薄的六角板状冰晶,可见,在温度为–3℃至0℃时,雪花形状最大、最完整。在非常严寒时形成的雪花晶体反而很小,几乎肉眼看不见,只有在阳光下闪烁时,人们才能发现它们像细粉状,这种雪被称之为干雪。

影响下雪的因素

下雪是降水的一种型式,其形成条件与形成下雨是一样的,差异仅在于当时空气温度的不同,雪是在0摄氏度以下形成的。

根据气象观测显示,一地下雪的近地面温度都是在冰点以下,如果当时近地面空气的温度在0摄氏度以上,则自空中降落的雪即被融解(化),这种情形与下冰雹类似,一般当结冰高度(0摄氏度高度)很高时,冰雹在下落过程中会被融解,当其到达地面时,即变成水滴,但当冰雹直径很大或结冰高度不是很高时,下降过程中的增温无法使其完全融解而降到地面,因此仍然是冰块(粒),这就是冰雹。

如当时空气的温度在0摄氏度以下,则空气饱和形成水滴和冰晶,或雨滴下降过程中的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会形成白色或半透明冰晶构成之降水(Precipitation),即称为雪。

雪大多呈分枝之六角形,且常凝聚为雪片,在气象观测上,雪之强度按其特性分为:微雪、小雪、中雪及大雪等。

立春后有哪些气象现象?

中国古代将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三候所对应的花信“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但要注意的是这几个现象主要指黄河流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134626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