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嫦娥五号即将结束太空之旅

时间:2020-12-15 16:21:14 来源:见闻坊 作者:欣欣

相信不少人其实是都有关注到嫦娥五号的历程,据最新消息报道嫦娥五号即将结束太空之旅,之前大家就都很好奇嫦娥五号什么时候返回地球,据了解嫦娥五号成功进入月地转移轨道,走出回家路上关键一步,那么接下来大家就随见闻坊小编一起了解看看~

嫦娥五号即将结束太空之旅

12月15日消息,据人民日报、我们的太空报道,嫦娥五号即将结束太空之旅,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着陆。目前着陆场系统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已开展 3 次夜间搜索回收专项训练、1 次积雪暗夜极寒条件搜索回收演练,一次大范围着陆偏差和 3 次全系统综合演练。

11 月 24 日 4 时 30 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 2200 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嫦娥五号任务计划实现三大工程目标:一是突破窄窗口多轨道装订发射、月面自动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月球样品储存等关键技术,提升我国航天技术水平;二是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自动采样返回,推动我国科学技术重大进步;三是完善探月工程体系,为我国未来开展载人登月与深空探测积累重要的人才、技术和物质基础。

嫦娥五号成功进入月地转移轨道,走出回家路上关键一步

在完成第一次月地入射后,13日嫦娥五号探测器的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紧接着完成第二次月地转移入射。这是回家路上关键的一步,自此,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成功进入月地转移轨道,奔向地球。

国家航天局介绍,北京时间13日9时51分,嫦娥五号探测器的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实施第二次月地转移入射。在距月面约230公里处,探测器成功实施四台150牛发动机点火,约22分钟后,发动机正常关机。根据实时遥测数据监视判断,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成功进入月地转移轨道。

12月12日,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实施了第一次月地转移入射。为何要连续实施两次月地转移入射呢?航天专家介绍,之前抵达月球附近实施近月制动时,嫦娥五号探测器是“四器组合”,重达8.2吨;如今,减去了着陆器、上升器后,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重量只有约2吨,如果用大推力发动机就会导致探测器加速度太大,导致搭载的液体燃料晃动和帆板震动,影响轨道入射精度。因此,科研人员采用了多台小推力发动机同时点火的方式。为了达到足够的飞行速度,又采取了两次点火的方式。

国家航天局表示,后续携带月球样品的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将在月地转移过程中进行中途轨道修正,并择机实施轨道器和返回器的分离。之后,返回器就将带着月球样品开启最后的再入返回之旅,朝着祖国的着陆场进发。

嫦娥五号任务成功后还会到哪些天体上?“嫦娥之父”:上火星

“嫦娥五号”探测器开启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目前已经顺利完成大部分任务,将返回地球。有了“嫦娥五号”月球“挖土”的成功经验后,我国是否还会登上其他地外天体进行采样?被誉为“嫦娥之父”的中国探月工程科学应用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为我们进行了解答。

欧阳自远院士在接受环球网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到月球采样还是第一次,美苏都曾成功到月球采样,美国6次载人登月采回了381.7公斤的月球的岩石和土壤,阿波罗11号首次采集了22公斤月岩和月壤。苏联的探测器3次登陆月球打钻取样,总共取样0.33公斤,首次月球16号仅采回月球样品0.101公斤。中国首次月面采样取回2公斤的样品,但技术比美苏登月时要更完善。这些样品对于科学家们了解月球的历史相当有帮助。

欧阳自远院士说:“下一步,我们要到火星上采样,过程也与月面采样类似。有了月面采样的经验后,对于未来到火星采样也是很好的借鉴作用。”

另外,中国将来还要在对近地小行星2016HO3进行绕飞探测时,在其表面附着采集小行星样品。

据悉,目前包括美国、日本以及欧洲都在积极开展地外天体采样工作。欧阳自远院士表示,我国开展地外天体采样,对于我们解地外天体的资源情况、环境情况、历史以及提高技术水平,都是有好处的。

在谈到“嫦娥五号”是否会推动我国下一步载人登月的相关工作时,欧阳自远院士说:“‘嫦娥五号’是目前最复杂的一次任务,包括去、落、回三个步骤,如果是载人登月也是一样,但会带来更多复杂的问题,要求也更高。‘嫦娥五号’为我们载人登月做了一些初步的技术上的试验。中国现在也在安排做各种论证,也要进一步实现载人登陆月球同时取样。”

欧阳自远院士还表示:“‘嫦娥五号’起了非常好的先锋作用,提高了我们的信心,演绎了我们的技术能力,是非常非常好的一次尝试。”

在月球挖土有多难?

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的收官之战,嫦娥五号将实现中国航天史上五个“首次”:首次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首次地外天体的起飞,首次月球轨道交会对接,首次携带样品高速再入地球,首次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

11月30日,嫦娥五号任务飞行控制团队按计划实施嫦娥五号探测器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分离。凌晨4时40分,在科技人员精确控制下,嫦娥五号探测器组合体顺利分离。

12月1日23时11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正面西经51.8度、北纬43.1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传回着陆影像图。

成功着陆后,着陆器在地面控制下,进行了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展开等状态检查与设置工作,采集月球样品,这个过程被网友称为“挖土”。

作为嫦娥五号探测任务的核心关键之一,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封装是任务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环节。

嫦娥五号本次任务是,采集约2千克月球样本并带回地球,这是1975年以来人类首次开展此类月球探测采样活动。

为了完成此项任务,五院的设计师们采用表钻结合、多点采样的方式,精心设计了两种“挖土”模式:钻取和表取。

记者从五院总体设计部获悉,嫦娥五号随身携带的钻取采样装置、表取采样装置、表取初级封装装置和密封封装装置等“神器”,将科学分工,精密配合,采取深钻、浅钻、铲土、挖土、夹土等各种方式,采集约2千克月壤并进行密封封装,经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月地转移和再入回收等过程将月球样品送回地球。

首次月面采样面临多重困难。

记者了解到,首先采样装置为全新研制,技术新、难度大,需要考虑飞行任务以及探测器的测控、光照条件、电源、热控等各种约束;其次,采样期间面临月面高温的工作环境,同时采样任务时序紧张、机构动作多、不确定因素多。此外,着陆器着陆后不能移动,钻取采样装置正下方的地面到底是松软的土壤,还是坚硬的岩石,都具有不确定性,也都影响着采样计划的顺利完成。

为确保首次月面采样任务顺利完成,五院研制团队多措并举,不仅对月面采样过程进行了联合设计分析,确定了先钻后表、器地协同的工作程序,以及器上操作、地面测控和地面物理验证三位一体的飞控模式,而且还设计了遥控工作、预编程工作和半自主工作3种工作模式,确保采样过程的可靠性。此外,各单机还开展了相应的环境试验和专项试验,子系统开展了钻取、表取和密封封装专项试验,验证了单机及子系统的功能性能。

通过几百次试验,数十种工况模拟,多次“三位一体”模式的采样封装演练,研制团队想方设法,全力以赴,确保了我国首次月面自动采样任务顺利完成。

12月4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国旗展示的照片。这是继嫦娥三号、四号任务后,五星红旗又一次展现在月球表面,同时也是五星红旗第一次月表动态展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1346266249